为持续推动农村集体三资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走深走实,博爱县多措并举、分类施策、靶向整治,不断优化农村集体资产、资源、资金管理,化解推进难、清理慢等难题,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、科学谋划,多方联动,强力推进
一是科学谋划、周密部署。结合我县实际,制定出台了《博爱县农村集体三资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方案》,明确工作目标、重点任务、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等,为不同阶段工作开展提供了政策遵循,确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。二是专班推进,三级联动。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、县长为组长、多名副县级干部为副组长、成员单位一把手和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博爱县农村集体三资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推进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。形成了分管县领导包乡,9个县直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分包乡镇、村,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靠前指挥,村支部书记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。三是精心培训,明确任务。召开“三资”清理工作专题培训会,针对规范村级财务资金管理、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等事项进行重点学习,为后续“三资”清理打好基础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专题培训13次,600余人次参与培训。
二、精准施策,因地制宜,分类实施
一是广泛宣传,营造氛围。宣传动员工作贯穿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全程,我县创新“三个一”宣传模式,切实提高宣传效果。张贴一封信,《致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信》让群众充分了解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、各个工作阶段的方法步骤和政策法规。召开一次动员会,县乡村分级分层召开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,切实提高思想意识。一份承诺书,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监委成员、离任干部、党员、小组长、在外工作人员等要与村集体签订《博爱县农村集体三资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承诺书》,真正做到自身清、带头清、身边清。截至目前共召开动员会10场、悬挂标语横幅7500余条、张贴发放《致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信》10000余份、在群众中营造了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的良好氛围。二是以点带面,典型示范。把党组织战斗力强、问题整治工作进度快的清化镇街道、金城乡作为典型示范,组织其他乡镇通过参观学习、交流研讨等方式,找出差距,开阔思路,形成“先进带后进”的良好氛围。三是分类指导,精准施策。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,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或交织复杂的账目,司法局全程跟踪指导;对于承包合同不完善等问题,县、乡、村工作人员通过查看历史台账、入村走访,摸清合同底细,重新完善规范;对于占用集体用地拒不归还的难题,县、乡、村工作组全程盯靠,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确保合法合理收回土地。
三、精准发力,巩固提升,长效保障
一是建立工作机制。县级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实行日通报、周例会制度,县委副书记每周听取各乡镇(街道)和分包乡镇县直单位工作汇报。各乡镇(街道)每日报告合同、资产、欠款清理进展情况和财务、项目、债务整治进展情况,由办公室进行汇总通报。二是操作程序规范。按照“依法依规、公开透明、集体讨论、民主确定”的原则,坚持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实行“五榜公示”(摸底自查公示、审核公示、整改公示、依法整治公示、全面公示),整个过程公开透明,确保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。三是深化协作联动。安排重点县直单位分包乡镇(街道)开展指导督导,并建立由县整治办公室收集需县直单位协调处理问题,并集中协调相关县直单位处理的联动机制,确保问题整治到位。对于仍拒不配合、违法侵占集体“三资”的组织和个人,依法从严打击。
目前,我县农村集体三资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共清查合同5426份,排查违规合同400份,已整改400份;清查资产4370宗,排查问题278宗,已整改276宗;清查欠款1389.9万元,已回收1232.7万元;排查财务管理不规范27条,已整改26条。下一步我县将按照“三清理三整治”行动工作安排,按照进度安排将问题整治到位,并加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,完善管理制度,让农村集体“三资”规范运行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。